保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回复: 0

衛氏權臣 (未刪減版) (1) 作者:骨折的海綿體

[复制链接]

136万

主题

136万

帖子

409万

积分

快递专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92882
发表于 2025-4-25 18: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衛氏權臣 (未刪減版)】
作者:骨折的海綿體
2025-2-14發表於杏吧
============
第一章 紛亂時代
統萬三十六年(康歷371年)春,為徹底消滅北方草原的心腹大患,61歲高齡的敬帝康誕第三次遠征漠北,進軍途中病逝於塞北烽火堡,六路大軍兵止傷膝河,無功而返。
一代雄主敬帝的隕落標誌著自賢帝康元祺開創的四賢帝時代的落幕,也成為康朝國運的分水嶺,之後這個強盛的帝國連續迎來了四位奇葩皇帝:混跡舞坊,專攻仕女臉妝而聞名於世的閔帝;嗜殺成性,窮兵黷武最後喪命南蠻之地的煬帝;荒淫無度,網羅天下美女僅在位十八個月就暴斃後宮的哀帝;談經論道,獨居深宮誓要成佛的傀儡懷帝,史稱「四昏帝時代」。
在四昏帝統治期間,康王朝連遭厄運,陷入逢戰必敗的魔咒,國力衰弱,漸漸形成強敵環伺的不利局面。先是與白洋國之間為爭奪東海之濱(樂阜七郡)歸宿的戰火重燃,慘勝如敗的結果導致康朝徹底失去對白洋國這個曾經附庸國的控制,其崛起的勢頭已不可阻擋,使得東境關東七州百姓人人自危。
西方,日漸強大的西岐突帝國不斷從瀚海草原向東擴張,入侵西域諸國。駐守西域的都護軍不足萬人,加上與本土相隔千里戈壁沙漠孤懸海外,自顧不暇,致使商貿線上沙匪橫行,商路閉塞。
北方的塞北草原,自賢帝時代一再遭到打擊的北胡鐵騎再度捲土重來,經年南下掠擾邊區,而閔帝時代放棄漠南和遼西的做法則徹底將明帝、宣帝和敬帝這三代帝王一生最大的功績全部葬送,更是在漠視北胡元奴部攻滅遼東國以後讓康朝北方地區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南方,對南疆蠻族部落的征服戰爭連年反叛不止,南川六州獨立建國的現實似乎也大局已定,長年在南方部署重兵耗資巨大,導致國庫空虛,勞民傷財,而朝廷內部又有權臣把持朝政,四方藩鎮擁兵自重、截留賦稅,吏治腐敗貪污成風,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統萬三十六年(康歷371年)四月十二日,皇太子康壽(敬帝次子)在勤政殿登基,改元順應。
在位初期,閔帝勤於政務,推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等一系列體恤民生的仁政,廢除了許多苛政,來安撫明帝和敬帝兩朝連年征戰所帶給百姓們的傷害,國力並沒有立即衰弱。閔帝生性沉穩,內斂寬度,他不飲酒,也不沉迷女色,但這位近乎完美的帝王卻有一個令人難以啟齒的特殊癖好,就是喜歡畫女妝,幾乎到了痴狂的地步。以前在敬帝的約束下,閔帝只能壓抑自己的創作熱情,如今,他已經貴為一國之君,因此經常偷偷溜出宮。
閔帝化名「薛二郎」游幸於京都東西市內各家有名的春坊(妓院),既不尋花問柳,也不喝酒鬧事,只是純粹無償給藝伎畫女妝,因技藝精湛,很快「薛二郎」的名聲就傳遍了整座京都。期間,閔帝偶遇精於畫仕女圖的落魄畫師楊世宗,兩人一見如故,視為知己。
順應三年(康歷374年),楊世宗被閔帝招入翰林院,擔任宮廷畫師。閔帝常常自施粉黛,扮成女人,楊世宗為他作畫,君臣兩人終日形影不離,同床共枕,關係親密非同一般。而楊世宗受寵以後,河東并州楊氏也跟著得勢,楊世宗的族弟楊佑甫以二甲第三十四名中舉,被閔帝破格賜「進士及第」,與一甲同級,被任命為京兆府少尹後同樣成了寵臣。
順應七年(康歷378年),康朝與白洋國之間為爭奪樂阜七郡控制權的戰火又起,閔帝御駕親征後慘勝而歸。這場戰爭對閔帝刺激很大,從此不再輕言出兵,而是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東、西、南、北四方藩鎮,給予作為最高軍事長官的節度使更大的權力。逐漸的,節度使掌管了所轄地區的軍事、行政、民政、財政以及生產和稅收,有了對抗朝廷的實力,成為康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順應十五年(康歷386年),外有心腹大將守國門,內有能臣賢才護社稷。安定繁榮的日子過久了,閔帝逐漸變得怠惰,變得越來越貪圖安逸享樂,京都百姓紛紛效仿,使得奢靡之風盛行。
順應二十一年(康歷392年),南川諸王因不滿越王--康熬(閔帝第六子)的橫徵暴斂,於是率南川夷、思、費、溪、愛五州之地反叛。就藩越州的康熬立即出兵鎮壓,手段狠毒,殺戮極慘,僅溪河一戰就斬首2萬,其麾下精銳的府衛軍強悍勇猛,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直到閔帝得知南川諸王造反的真正原因,才出動嶺南軍團(南軍)介入戰事。不久,康熬就被召回京都問罪,不過在楊佑甫出面求情下,康熬只是被降封為曲江王,兩人因此相識。後來能說善辯,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楊佑甫作為皇帝特使,出使南川與南蠻諸王展開和談,最終達成協議平息戰端,楊佑甫也因功升為御史大夫。
順應二十三年(康歷394年),到了執政晚期的閔帝愈發昏庸,對楊氏兄弟的寵信更甚,楊佑甫的野心也漸漸大了起來。他先是在皇帝與自己兄長身邊安插親信,然後又秘密和曲江王康熬勾結在一起,誣陷太子康焄與後宮嬪妃私通,閔帝信以為真,就廢掉了太子,改立四子澤王--康燾為皇太子。
順應二十六年(康歷397年),閔帝病重,朝政移交給太子處理。同年三月,太子康燾在福壽宮突然暴斃,死因不明。半月後,外放曲江五年的康熬回到了京師武都,昏聵痴頑的閔帝在病榻上將他冊立為皇太子。入主東宮沒幾天,康熬就耐不住性子,每天都要進宮查看閔帝的病情。有一次,他看到父皇已經奄奄一息,可始終不肯咽氣,就準備親自動手,被一直侍奉閔帝身邊的楊世宗及時發現,大聲喝止。礙於楊佑甫的面子,康熬只能悻悻而歸。太子想要弒父的行為讓楊世宗大為恐慌,同時也發現閔帝的權力早已被架空,身邊的都是弟弟楊佑甫的人。
順應二十七年(康歷398年)春,閔帝崩薨,剛剛當了十個月太子的康熬(煬帝)在養心殿登基稱帝,改年號武平。作為帝王:治國有方,讓百姓安居樂業,那麼就是聖明君主。相反,如果不懂治國,沉迷女色誤國,便是昏君。脾性殘暴,嗜好殺人則是暴君,而康熬恰恰就是康朝歷史上最為殘暴的帝王。
與很多童年不幸的皇子一樣,康熬的生母因善妒捲入後宮爭鬥而被逼死,而父親作為一國之主,子嗣眾多,自然很少能給予最缺失父愛。在險象環生的宮廷環境下,康熬從小就信奉絕對的武力,每日刻苦訓練,武藝日益精進的同時也變得殘忍嗜殺。
一即位,煬帝就把逼死母親的後宮嬪妃們碎屍萬段,烹煮以後再喂給她們的親族吃,已經死去的則開棺戮屍,挫骨揚灰。對於那些當年參與逼死母親的大臣,煬帝也沒有放過,全部遭到血洗,不管身份、年紀通通遭到誅殺,楊佑甫利用皇帝的憤怒大開殺戒,大肆排除異己,頓時間弄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隨後為了穩固皇權,康熬又大肆屠殺皇室宗親,把其餘的十四個兄弟全部殺光,只留下自己兩個同母胞弟,降為廣平王的康照(哀帝)和南陽王的康煦(懷帝)。而在為閔帝守陵的楊世宗聽聞噩耗以後,羞憤難當,最後一頭撞死在帝陵的石柱上,隨閔帝而去。
武平一年(康歷399年),煬帝賜死了鎮守海州多年的崔州昆城名將何基昌(東軍指揮使)和何超禮(東軍副將)父子,任命親信北衙禁軍指揮使--劉兆為征東大將軍,接手關東防務。後又派遣另一位心腹大將--權宏麟出任關西節度使,故意製造事端,打壓關西武家集團。同年五月,煬帝單方面撕毀與白洋國的停戰條約,御駕親征樂阜七郡,徹底收復海州全境,強逼白洋國王再次稱臣。
這場勝利彪炳史冊!
當年閔帝御駕親征時,帶了12萬將士與4萬白洋軍交戰,差點全軍覆沒。而這次煬帝只帶了以原來越王府衛軍為骨幹的1萬御林軍精銳,就全殲了鹽城的白洋守軍與6萬多流寇,大勝而歸,可見煬帝很有軍事才能。
武平三年(康歷402年),宰相魏國公--洪倫通病逝,一心沉迷征戰的煬帝不想被繁重的國家政務束縛,楊佑甫得以出任宰相,群臣畏懼。
武平五年(康歷404年)三月,北胡南下犯境,煬帝再次御駕親征,領軍10萬北出長城。在戰場上,煬帝又一次表現出驚人的軍事天賦,以極小的代價擊退了阿爾渾大可汗朔月本部的5萬精騎,攻滅漠南王庭,強占了遼西之地,還順勢拿下胡人用來祭天儀式的白狼山。
煬帝為了彰顯武功,震懾敵人,又使出曾經對付南川蠻族部落的殘暴手段,派出軍隊在遼西大肆屠戮,無論是胡人還是被掠劫過去的漢人,不管男女老幼,統統砍掉首級,在白狼山上築起京觀。這種血腥的戰爭儀式雖然在一段時間之內的確對北胡起到了震懾作用,但也被胡人傳承下來。
兩場對外戰爭的勝利並沒有讓煬帝志得意滿,除了繼續與周邊國家挑起戰火的邊緣來回試探外,他還有一個更加棘手且麻煩的現實問題:子嗣可謂是煬帝的死穴,也是他唯一不能用戰爭與殺戮來解決的。與有著「龍陽之好」傳聞的父親不同,煬帝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同性戀,從不近女色。
武平七年(康歷406年),為了解決繼承人問題,煬帝把弟弟廣平王康照立為皇太弟,改年號元嘉。
元嘉元年(康歷406年)七月,煬帝推行「招賢令」,開設恩科,向天下招賢納士,出現了一大批能臣幹吏,史稱「元嘉改革」。
元嘉一年(康歷407年),南川諸王再次反叛,煬帝率領20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始第三次御駕親征,煬帝的武運也走到了盡頭。四月,嶺南進入雨季,戰況異常艱難,加上南川人的抵抗非常激烈,幾乎全民皆兵,戰事陷入僵局。同時,煬帝軍中瘟疫流行,數千驍勇善戰的老兵相繼染病而死。
祿山之戰,煬帝先身士卒,不料愛州榆林守備、護蠻都尉--鮮於純率部眾士卒臨陣倒戈。煬帝在亂軍中被一箭射穿了喉嚨,墜馬而亡,全靠身邊的親軍護衛拚死奪回,才得以保留了全屍。
元嘉一年(康歷407年)十月四日,皇太弟康照繼承皇位,改元天福,下詔給予南川諸王自治之權。
這是哀帝在位時下的第一道詔書,也是最後一道,之後就一頭撲進楊佑甫為他精心打造的溫柔鄉。從那以後,哀帝每日酗酒淫樂,根本不理朝政,還派特使前往全國各地搜羅絕色美女來充實後宮。因搜羅到的美人太多,連後宮都容納不下了,哀帝就開始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弄得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楊佑甫作為煬帝唯一信任的文臣,雖然身為宰相,總領群臣,卻始終沒有掌握軍隊實權。煬帝暴虐,自然也明白軍隊的重要性。所以,他特地給弟弟留下了征東大將軍劉兆、關西節度使權宏麟、飛騎上將軍李謙、南衙禁軍指揮使林墨離這四位最能打的沙場戰將。
只是煬帝沒想到自己一死,自信心爆棚的權宏麟就直接造反了,想占據關西六州自立,結果被「關西五虎」之一的南宮勖所殺,四國柱一下子就斷了一柱。征東大將軍劉兆和飛騎上將軍李謙也很快被楊佑甫收買,一個高升為關東四州節度使,另一個走馬上任為河西雍涼二州節度使,反而成為了楊佑甫的心腹愛將。只有林墨離個性忠厚,無法被收買,楊佑甫就把他發配到遼西前線自生自滅,哀帝也在醉生夢死中逐漸失去一切。
天福二年(康歷409年)四月,哀帝康照因縱慾過度,一夜九次之後暴斃而亡,在位僅十八個月。六月九日,已權傾朝野的楊佑甫擁立南陽王康煦為帝,懷帝即位後,在同年八月改元天隧。
與兩個哥哥相比,懷帝康煦算是三兄弟中唯一正常的,可惜他的命運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雖然父親閔帝留下的是一個較為安穩且興盛的國家,若是勤勉治國、勵精圖治,做一代明君並不難,即使做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也必能千古流芳。可他的哥哥們偏偏倒行逆施,肆無忌憚地禍亂國家,才有了如今自己悲哀的境地,被權相楊佑甫與他的兩個兒子任意擺布,喪失了作為一位帝王與男人的尊嚴,甚至連後宮妃嬪都要跟他們共享,淪為徹徹底底的傀儡。
天隧二年(康歷411年),楊佑甫直接把毫無功名的長子楊濟崧任命為戶部尚書,然後又把次子楊濟霆封為郎中令,掌管宮廷宿衛。為了拉攏鎮守南北兩地的節度使,國庫更是成了楊佑甫的私庫,先後給安南大將軍張策玄(南軍統帥)和鎮北大將軍高其威(北軍統帥)送去了許多金銀財寶與美女,換取他們對自己個人的忠誠。加上楊佑甫生活奢侈,大增賦稅又流水般花錢,在京都修建了許多豪宅。每次出行堪比皇帝巡遊,聲勢浩大,前呼後擁者不計其數,致使國庫日益捉襟見肘,民生艱難,帝國的頹勢日漸加劇,也給藩鎮割據提供了條件。
天隧七年(康歷416年),名義上的「關西都護」泰州都督--尉遲韶病故。楊佑甫與關東節度使、征東大將軍--劉兆密謀勾結,挑唆尉遲韶次子尉遲瑞與兄長尉遲鎮爭奪家族繼承權,引發關西公族內鬥,「駿府之亂」爆發。
這場持續將近半年的戰亂,讓宣州商河上官氏、洛州洛河南宮氏和泰州駿河尉遲氏為首的東國關西三河武家集團元氣大傷,尤其有著「東國第一猛將」之稱的南宮勖也死於這次內亂,還有大量關西世族的能臣武將喪命或出走,兵部尚書、蔡國公上官鴻身為三河家老因在內亂中處置不當遭到罷免,被貶回商河老家。
天隧十二年(康歷421年),隆慶太子--康蒙不堪楊氏父子淫亂後宮、專權跋扈,發動「宮門之變」,率東宮衛士殺死了楊濟霆,準備一舉剷除楊氏全族。不過由於南衙禁軍指揮使杜元楷突然反悔,導致政變失敗,隆慶太子的結局也非常悲慘,被囚於東宮,活活餓死。而太子妃周氏為了活命,當了楊佑甫的情婦,還給楊佑甫生了一個兒子。楊佑甫老來得子,對周氏甚是寵愛。
隆慶太子死後,楊佑甫又開始在懷帝剩下的三個兒子之間挑選合適的太子人選,因為皇朝必須要有繼承人,哪怕是名義上的。
懷帝懦弱無能,但楊佑甫卻很看重他的次子,也就是齊王康莧。
齊王康莧身上有著康人皇子彪悍、開放、洒脫的特點,不光治理有方,還能征善戰,在藩國擁有很高的聲望。楊佑甫很清楚,擁立這樣的藩王為太子,搞不好就是養虎為患。
早熟的康莧天資聰慧,能力更是碾壓自己的兄長康蒙,唯獨個性孤傲,對待親人妻兒態度冷漠,對兩個年幼的弟弟湘王康茂和永王康榮也極其嚴苛,幾乎是虐待的程度。三兄弟就藩以前就時常在宮中發生衝突,只要一犯錯,康莧就總把兩個弟弟打得頭破血流,哭爹喊娘,導致兄弟間感情不合,勢如水火。
為了試探齊王康莧,楊佑甫派了親信禮部左侍郎--曹敏修帶著皇帝的聖旨來到鄯州。當康莧得知要被立為太子以後恐慌無比,哭著向曹敏修懇求,希望楊佑甫能出面勸說父皇收回成命,只想做一個逍遙自在的王爺。結果,曹敏修隨口一說,要齊王殺了妻兒向楊佑甫表忠心,康莧照做了,當著曹敏修的面殺妻誅子。曹敏修回京後如實報告,楊佑甫聽後相信康莧也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就趁機把康莧拉攏過來,還把小女兒楊佩鳳許配給他,結成姻親。
天隧十二年(康歷421年)十月,19歲的湘王--康茂被召回京都冊立為太子,湘王妃趙徽為太子妃。康茂入主東宮後謹言慎行,對楊佑甫說的話更是言聽計從,暗地裡則秘密培養自己的勢力:以狩獵出遊為名在五坊司下設獵苑署(十二公署梟衛司的前身),設立獵苑四校尉,招募了四百名能騎善射的校衛郎。
天隧十三年(康歷422年)四月,康茂納戶部度支郎中--董仲同族堂妹董仙瑤為太子側妃。同年八月,太子妃趙氏生下三皇子康徙。
天隧十四年(康歷423年)正月,康茂納東宮左衛率--何世真之妹何太真為太子嬪。同年五月,四皇子康德出生,生母為太子側妃董氏。
天隧十五年(康歷424年)三月,五皇子康徨出生,生母為太子嬪何氏。同年十月,六皇子康律出生,生母為太子側妃董氏。
天隧十六年(康歷425年)臘月三十,經過多年的精心策劃,太子康茂以齊王康莧為內應,發動了「興隆政變」。當晚,齊王康莧在府中設宴,為剛滿月的女兒慶生,邀請了包括楊佑甫父子在內的一大幫楊氏宗親以及楊佑甫的黨羽。
酒過三巡以後,隨著太子康茂一聲令下,早就埋伏好的刀斧手就殺入宴席之中,楊佑甫被當場砍死,他的許多黨羽也很快死於亂刀之下。齊王妃楊佩鳳從眼前的刀光血雨中回過神來,她裹挾懷中剛滿月的女兒,想要阻止屠殺,卻被丈夫康莧一刀兩斷,雙雙殞命,再度上演殺妻誅子的慘劇。
由於掌握東衙禁軍(神武軍)和南衙禁軍(龍武軍)這兩支御林軍的兵部尚書楊濟崧稱病沒有赴宴,結束齊王府的屠殺後,太子和齊王立刻與汲縣郡馬、邢國公蕭暉指揮的西衙禁軍(宣威軍)會合,隨後兵分三路:太子康茂親率二百獵苑親軍直撲兵部尚書府,誅殺楊濟崧;邢國公蕭暉領軍封鎖皇城南門與承天門大街,監視東衙禁軍和南衙禁軍的動向;康莧則利用楊佑甫的令牌與女婿的身份,前去調動北衙禁軍(廣威軍)肅清內宮守衛。
戌時一刻,康莧與數十名齊王府死士趕到北衙禁軍駐紮的廣威門,謊稱楊濟崧弒父逼宮,率東衙禁軍和南衙禁軍謀反作亂。北衙禁軍左右統領鍾奇轍、盧項不信,康莧將兩人斬首示眾,當場就接管了北衙禁軍,然後從紫金門攻入皇宮。
作為內應的東宮左衛率何世真打開平成門,引兵進入內宮,守衛內宮的御林軍紛紛繳械投降,很快康莧護送懷帝移駕至更加安全的東宮。到了這時,北衙禁軍的將士們才明白過來「造反」的竟然是當朝太子和齊王,康莧以國家大義與軍人榮譽感召眾人,北衙禁軍將士聽聞後全都欣然從命。
肅清皇宮以後,康莧領兵在承天門與邢國公蕭暉的西衙禁軍再次會師,首先攻打戰鬥力最強的東衙禁軍,一到神武門,就發現已經有人率軍把喝得爛醉東衙禁軍全部繳械並控制了起來,還把指揮使趙金虎以及兩個左右統領殺了。
這個人康莧並不陌生,他就是當年害死隆慶太子臨陣退縮的南衙禁軍指揮使--杜元楷。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康莧沒有感到意外,因為他不光文武兼備,還工於心計,早就利用杜元楷對隆慶太子的愧疚,成功策反了他。
兩人曾經有過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杜元楷問:「如果我當年支持太子,參與宮門之變,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康莧回答:「可你什麼都沒做,又怎麼能知道呢?這世上有太多如果,只有做了,才能知道結果。」可見齊王康莧的心計非同一般。
到了亥時,齊王康莧和邢國公蕭暉已經全部控制了京都里的軍隊,隨後以皇帝的名義宣布戒嚴,開始全城搜捕楊氏黨羽。與此同時,太子康茂和他的東宮親衛仍然在尋找楊濟崧的蹤跡,先前在兵部尚書府只發現了楊濟崧的子女家眷。秉承權力鬥爭的遊戲規則,他們自然也沒有逃過太子親軍的屠刀,楊濟崧的六個妻妾,包括他的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連襁褓中的嬰兒也沒有放過。太子親軍只用了一炷香的時間,就殺光了整座兵部尚書府的近百人。不過楊氏父子在京都內宅邸眾多,要是真的一一搜查,搞不好天都亮了。在灑金街,康茂一行人遇到一隊西衙禁軍的飛騎,他們奉命正在趕往位於城南的宰相府搜捕楊氏一族的親屬黨羽,康茂決定與他們一同前往。
攻入宰相府以後難免又是一片屠殺與悽慘之聲,其中不少人是被冤殺的,但是他們都是命中注定,其中在劫難逃的還有康茂苦苦追尋的楊濟崧。原來楊佑甫年邁體衰,滿足不了他那一眾年輕貌美、如狼似虎的妻妾,順理成章地跟年富力強的楊濟崧勾搭成奸。楊濟崧自從掉入一群姨娘的溫柔鄉以後就難以自拔,也變得謹慎小心,買通府里的管家作為眼線,而且只在父親外出時才敢過來幽會。不過現在管家成了刀下鬼,其餘人也疲於奔命,根本就沒人再給楊濟崧通風報信。很快在楊佑甫的房間裡,眾人發現了正在和父親小妾通姦的楊濟崧,但是在床上翻雲覆雨的兩人都太過投入,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死亡的降臨,稀里糊塗的就被亂箭射死。
經過一夜的高效殺戮,楊氏一族與其主要黨羽徹底從京都人間蒸發。太子康茂與齊王康莧在東宮沐浴凈身,洗去血腥,隨後傳聞中「水火不容」的兄弟兩人攜手入宮,把所有的經過全部告訴懷帝。
早在天隧初年,早慧的齊王康莧就已經開始策劃「興隆政變」,為了防止政變失敗牽連到兩個年幼的弟弟,康莧故意導演了兄弟不合的戲碼。雖然康莧假戲真做,的確毀掉了年紀更小的康榮,害他變得既怯弱又敏感,但好在康茂頂住了壓力。
兄弟鬩牆,尤其是皇子之間一直都是權傾朝野的奸佞權臣最喜歡看到的局面,而且自己又有楊佑甫看中的才能,康莧用殺妻誅子的「苦肉計」換取了他的信任,只求一個力挽狂瀾、拯救江山社稷的機會。
可「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康莧用最殘忍的方式對待敵人,也以相同的方式摧殘自己。為了剷除奸佞與國家大義,康莧兩次殺妻誅子,也因此受良心折磨,夜不能寢,以致精神失常。
天隧十六年(康歷425年)二月,就在「興隆政變」發生的四天後,整日誦經念佛的懷帝終於走出靜觀殿,結束了長達十六年的傀儡皇帝生涯,第一次有了一國之主應有的待遇。同年六月,懷帝改元「興隆」,將朝廷的大小事務全都交給太子康茂處理,齊王康莧選擇功成身退,孤身返回藩國。
興隆一年(康歷426年),為了制衡宰相的權力,皇太子康茂委任出身關西宜州譜代世族的吏部尚書--曲端為尚書令,總領六部,又從東宮官署中提拔太子詹事--田衡措為中書令(右相),太子少傅--柴庭玉為門下侍中(左相),三分相權。
在軍事上,康茂採取防禦政策,罷兵休戰,專心蓄養國力,寬儉治世,廢除苛捐雜稅,與民休養生息。至於民族問題當然也要考慮,南邦蠻族部落經年反叛,康茂採取恩威並施的舉措,推行順其土俗的政策,同時給予少數民族相對平等的地位。但凡有能力者,只要通過考核,朝中官職以及軍隊要職均向外族人開放。另外,康茂還專門設立護蠻都督府用來化解部落之間的衝突,外族子弟參軍,服役期滿就給予戶籍、田宅與耕牛,在安定南方的同時也為中原繁盛與景帝中興打下基礎。
【未完待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博擔保网

GMT+8, 2025-5-21 19:19 , Processed in 0.0733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BaoBoWang

Copyright © 2014-2025, 保博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